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万年 > 万年文化

贡米 (谷)的历史渊源

文章来源:万年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8-01-26 16:49  字体:[大] [中] [小]

稻作文明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农业文明中占据主体地位。在我们国家兴起农业文明中同时有南方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和北方黄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万年仙人洞的考古证实稻作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000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就开始对野生稻的利用。通过后来数千年的人工驯化过程,先民们不断实践总结,逐步掌握了稻作技术,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稻作技术更加不断完善,成为我们国家传统的稻作文明主体部分。粟作文明随着西亚传来的麦作文明而逐步萎缩,而稻作文明不仅坚强地抵御了外来的麦作文明,而且还扩展到全世界,成为当今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

万年贡谷原名“坞源早”,是我们先民经过数千年精心培育的一个地方晚籼优质稻良种。南北朝时期就有史料记载,原产于归桂乡(今裴梅镇荷桥、龙港)一带,距今有着近2000年的耕作史。明正德七年(1512)析鄱、余、乐、贵边徼之地设万年县,首任知县为了表达他对皇帝的忠诚和答谢朝廷建县之恩,将归桂乡产的晚籼稻“坞源早”制成大米进贡皇上,皇帝食后大加赞赏,昭以“代代耕作,岁岁纳贡”,万年贡米由此得名。

明末清初时期,州县纳皇粮送至京城,必等万年贡米进仓。否则粮仓不能封,城门不许关,故又称为“国米”。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用“万年贡米”作为国宴用米招待国外贵宾。1959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食用的也是万年贡米,颇受中央领导同志们的赞益。

    分享到: